查看原文
其他

​《农村经济》2019年第8期目录、摘要【转】

三农学术 2022-12-31

“三农学术”已将期刊最新目录进行了归档,敬请挪步菜单:“专题”-“期刊目录”,或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

————

专家视点

基于二元经济转换的整体视角探寻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动力

......罗元青;刘珺;胡民;1-9

 

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的立法考量:基于国际经验的思考

......高强;10-16

 

乡村振兴视角下不同类型村庄发展困境与实现路径研究

......张广辉;叶子祺;17-25

 

土地问题

农户异质性、农地经营权流转与农村收入分配——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的实证研究

......李成明;孙博文;董志勇;26-33

 

易地扶贫搬迁农户农地处置:方式选择与制度约束——基于理性选择理论

......梅淑元;34-41

 

农村贫困

突破推广瓶颈与技术约束:农业科技扶贫中贫困户的科技认知与减贫路径研究——基于全国12个省区的调查

......李博;方永恒;张小刚;42-50

 

贫困地区加快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优化路径

......邢溦;王国勇;51-59

 

基本公共服务可获得性的农村贫困效应检验:基于增长效应与分配效应的双重审视

......朱盛艳;李瑞琴;60-67

 

财政与金融

农地金融支持农业规模化经营的模式与机理

......田剑英;68-78

 

农户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实践、困境与制度创新——西藏山南市滴新村土地经营权抵押案例研究

......王艳西;79-86

 

农村资源与环境

改善经济环境有助于提高农民合作社治理效率吗?——基于三阶段DEA模型的实证分析

......冯娟娟;田祥宇;霍学喜;87-95

 

农村水环境污染及其治理:“单赢”之困与“共赢”之法

......叶子涵;朱志平;96-102

 

农业现代化

三峡库区农业社会化服务转型升级:目标取向、现实模式和路径选择

......胡霞;彭建仿;103-110

 

贸易自由化进程中的农产品贸易壁垒:演进与发展

......刘健西;111-118

 

信息获取渠道对农户电商销售行为的影响研究——基于四川、陕西两省猕猴桃主产区的微观调研数据

......李晓静;刘斐;夏显力;119-126

 

农村社会保障

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标准化研究——韩国“新村运动”的启示

......陈志;李子贡;127-135

 

农村社会化养老善治的路径重构——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分析

......唐健;彭钢;136-142

 

书评

把脉乡村振兴发展:理论解构、指数评估与规划策略——评《中国乡村振兴发展指数蓝皮书(2018)》

......郭晓鸣;143-144


******************

基于二元经济转换的整体视角探寻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动力

罗元青;刘珺;胡民

四川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摘要:二元经济结构既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同时也是目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社会矛盾的重要表现之一。本文基于二元经济发展理论与我国二元经济转换实践,探寻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发展动力。本文认为,二元经济转换的发展过程也是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社会变迁进程;工业化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以及市民化的宏观动力;比较利益的改变构成转移主体的直接经济动因;市民化的有序推进需要提供机会均等、要素自由流动的制度动力。面对目前的困境,必须通过深化改革,转变发展方式,创新驱动,形成市民化的整体发展动力。

 

乡村振兴的立法考量:基于国际经验的思考

高强

南京林业大学农村政策研究中心

摘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把行之有效的乡村振兴政策法定化,充分发挥立法在乡村振兴中的保障和推动作用。主要发达国家先后制定了促进乡村发展的系列支持政策,并通过立法手段将这些政策法制化、规范化、长期化。借鉴国际经验,中国应加快推进乡村振兴立法进程,并确保法律满足与制度供给相统一、与政策体系相衔接、与战略规划相呼应、与党内规章相协调等四点要求。强化乡村振兴法治保障,还需要合理选择立法时机与模式,科学设定法律调整内容,健全完善其他涉农法律,推进法律政策规划统筹整合,以法律形式压实主体责任,为乡村振兴提供持久支撑。

 

 

乡村振兴视角下不同类型村庄发展困境与实现路径研究

张广辉;叶子祺

辽宁大学经济学院;辽宁大学商学院

摘要:实现不同类型村庄的分类治理是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本文在厘清集聚提升类、城郊融合类、特色保护类、搬迁撤并类村庄内涵和特征的基础上,讨论不同类型村庄所面临的困境,阐明不同类型村庄分类治理的实施原则,并进一步提出不同类型村庄突破发展困境,最终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具体路径。

 

农户异质性、农地经营权流转与农村收入分配——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的实证研究

李成明;孙博文;董志勇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摘要:农地流转收入分配效应研究较为丰富,但既有文献大都关注其平均效应,忽视了农户个体异质性结果。基于2010年和2014两年的中国家庭追踪调查微观数据,利用贝叶斯估计方法下的"反事实"检验思想,实证检验了农地流转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及农户异质性。进一步,基于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对相关结论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结果显示:农地流转显著提高了农户的收入,无论是转入户还是转出户,农地流转的收入效应都比较显著;但是,农地流转对高收入群体的收入效应高于低收入群体,农地流转市场的出现扩大了农村收入差距,这意味着农地流转政策面临着"效率""平等"两者的权衡。政策启示是重点关注并帮扶低收入农户,在乡村振兴中做好精准扶贫,发挥好政府在调节收入分配上的关键作用。

 

 

易地扶贫搬迁农户农地处置:方式选择与制度约束——基于理性选择理论

梅淑元

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

摘要:集中安置的易地搬迁农户面临经营农业的距离障碍,可能导致承包地种植收益的无形价值损失。其承包地妥善处置关系到贫困人口的生计可持续,关系到脱贫攻坚伟大事业的兴衰成败。本文以理性选择理论为基础,构建易地搬迁农户承包地处置分析框架,结合湖南、湖北两地的调研数据,对保留承包经营权、流转经营权和退出承包经营权三种处置方式及农户所面临的制度约束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搬迁后农户继续耕种农地获利减少,放弃耕种农地的比例将增加;搬迁地区农地流转缺少有效的、正规的渠道,搬迁农户难以通过市场实现资源交换利益最大;搬迁农户存在较高农地承包经营权退出意愿,但目前缺少易地搬迁农户承包地退出的制度设计。针对上述这些问题,本文最后提出了相关可操作性政策建议。

 

 

突破推广瓶颈与技术约束:农业科技扶贫中贫困户的科技认知与减贫路径研究——基于全国12个省区的调查

李博;方永恒;张小刚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摘要:因缺技术致贫已经成为继因病致贫后的第二大致贫因素,科技元素是促使贫困户脱贫的有效方式。本文通过对全国12个省区部分县区贫困户对于科技扶贫的认知总结了在脱贫攻坚阶段基层农业科技扶贫的基本特征。研究发现,当前贫困户的农业科技需求仍然以传统农业为导向;贫困户对于农业科技扶贫的政策知晓度和新技术的需求水平仍然较低;以村庄社会为主导的科技扶贫网络和以乡土人才为依托的科技推广主体成为当前农业科技扶贫的鲜明特征。依据我国农业科技扶贫的基本特征必须从强化农业科技扶贫政策宣传力度、提高贫困户科技文化素质、调整科技供给结构和探索多样化农业科技扶贫模式等几个方面来推进我国农业科技扶贫的改革。

 

 

贫困地区加快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优化路径

邢溦;王国勇

贵州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摘要:加快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必须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本文提出通过因地制宜制定科学规划、优化区域空间结构、抓实城镇产业支撑、强化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等路径合理优化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从而缩小城乡差距,推进贫困地区"--"的融合发展。

 

 

基本公共服务可获得性的农村贫困效应检验:基于增长效应与分配效应的双重审视

朱盛艳;李瑞琴

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西南政法大学经济学院

摘要:基于20002016年国家重点贫困县的数据,从收入增长与收入分配的双重视角探讨基本公共服务可获得性对农村贫困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显示:总体上,基本公共服务可获得性不仅可以显著提升贫困地区居民的收入水平,还能明显改善贫困地区居民收入分配不利的局面。但在不同贫困群体中,基本公共服务可获得性对农村贫困的影响效应存在明显差异,资本投入越多、劳动力投入越多、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贫困地区,其基本公共服务可获得性的减贫增收效应与收入分配改善效应越大。农村扶贫开发应关注使基本公共服务减贫增收效应得以最大限度发挥的制度设计与政策配套。

 

 

农地金融支持农业规模化经营的模式与机理

田剑英

浙江万里学院商学院

摘要:本文采用综合归纳分析与案例研究相结合方法,以全国农地金融创新试点市(县、区)为研究样本,对典型案例进行剖析并提炼出相关观点,以确定农地金融支持农业规模化经营的模式与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农地承包经营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和农民房屋所有权,农地金融主要有农地信托、农地入股、农村产权市场、农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等形式;并通过先行试验与实践,它们对农业规模化经营都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案例研究,发现农地金融支持农业规模化经营中存在着农地流转时有纠纷和违约发生、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交易清淡、农地产权价值不清等问题,并提出了加强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农地产权评估机制和运用大数据技术建设标准化的农村产权交易平台等对策建议。

 

 

农户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实践、困境与制度创新——西藏山南市滴新村土地经营权抵押案例研究

王艳西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

摘要:对农户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典型模式进行归纳分析并提升为具有相对普遍适用性的政策建议具有重要理论政策意义和现实意义。西藏山南市乃东区滴新村积极开展农户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满足农户发展的资金需求,并依托集体经济组织和地方政府对抵押贷款运作机制进行了创新。但农户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仍然面临承包土地抵押价值低、抵押权实现机制不完善、风险分担机制过于依赖政府等困境。为进一步完善农户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制度,本文从进一步完善制度提升农户承包土地经营权单位抵押价值、构建"抵押+信用"贷款机制、放宽农户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用途限制、以农民集体经济组织为主导构建抵押权实现机制四方面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改善经济环境有助于提高农民合作社治理效率吗?——基于三阶段DEA模型的实证分析

冯娟娟;田祥宇;霍学喜

山西财经大学国际贸易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部农村发展研究中心

摘要:乡村振兴提出产业兴旺的基本要求,实现产业兴旺的重要途径之一是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农民合作社正是小农户与现代农业衔接的重要组织载体。在农民合作社运行过程中,经济环境对其组织治理至关重要。本研究在理论分析基础上,以苹果合作社为案例运用三阶段DEA模型测度农民合作社治理效率并分析经济环境对合作社治理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环境因素对农民合作社治理效率具有显著影响。农林牧渔总产值、财政农林水支出和农业人口比例的增加以及苹果产业规模的扩大可以提高农民合作社治理效率;在剔除环境因素和随机因素影响后,农民合作社治理的总效率略有上升,纯技术效率有所增长,规模效率略有下降,多数农民合作社仍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并提出优化农民合作社治理环境,提高其治理效率的对策建议。

 

 

农村水环境污染及其治理:“单赢”之困与“共赢”之法

叶子涵;朱志平

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南京农业大学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

摘要:改革开放极大地释放了农村经济的活力,但同时也加速了对农村环境的过度利用和破坏。本文以四川省三个村庄的实地调研为例,研究水环境污染的现状、成因及其影响。研究发现,农业生产方式转型、农村生活方式的改变等是农村水环境污染的重要成因,个体追求"单赢"的逐利行为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村庄水环境污染的"公地悲剧"。公共监管的强化,有助于使社会整体走向"共赢"的良性发展轨道,但监管的方向和具体方式,需要基于"以人为本"的视角,有待于未来进一步探讨。

 

 

三峡库区农业社会化服务转型升级:目标取向、现实模式和路径选择

胡霞;彭建仿

重庆工商大学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重庆工商大学商务策划学院

摘要:三峡库区农业社会化服务囿于"单打独斗、低效率和高成本"的供给困境,难以满足规模农户服务需求。以满足规模农户服务需求为导向,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主导,构建"分工协作、要素融通、协同发展和利益共享"的农业社会化服务联合体,既是库区农业社会化服务转型升级的目标取向,也是农业社会化服务演进的基本逻辑。库区目前典型的联合供给模式有"抱团发展"型、复合型、平台型和延伸型等几类。库区农业社会化服务转型升级的实现,有赖于龙头企业引领、服务供需主体协同和相关政策支持。

 

 

贸易自由化进程中的农产品贸易壁垒:演进与发展

刘健西

四川大学轻纺与食品学院

摘要:随着贸易自由化进程的加深,全球农产品贸易快速增长。但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出口频繁受到各种新型贸易壁垒的限制,出口竞争力下降。本文从贸易自由化的视角出发,基于对中国WTO/TBTSPS通报咨询中心和中国TBT研究中心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农产品贸易壁垒发展趋势及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研究发现:提升产品质量,优化农产品出口结构;注重新的市场需求和新兴市场的开发;"一带一路"倡议下,加大境外农业投资;提高对国际标准的认知度和参与度;重视劳工标准和劳动者权益的保护是应对新型贸易壁垒、增强我国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重要措施。

 

 

信息获取渠道对农户电商销售行为的影响研究——基于四川、陕西两省猕猴桃主产区的微观调研数据

李晓静;刘斐;夏显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管学院

摘要:基于四川、陕西两省猕猴桃主产区猕猴桃种植户的微观调研数据,采用Heckman模型,从大众媒介渠道和组织渠道两个维度实证分析信息获取媒介对农户电商销售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调研区域农户参与电商销售程度不高,电商销售参与率为37.90%,电商销售强度均值为34.24%;大众媒介渠道和组织渠道均是影响农户电商销售行为的重要因素;信息获取渠道对农户是否参与电商销售及电商销售强度的影响具有差异。因此,要促进农户电商销售参与、提高电商销售强度,首先要加强农村电商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户对电商销售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提高农户应用大众媒介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其次,应加快推进农户与供应链组织、农业推广人员之间形成"农业生态合作关系",加强农户间的信息交流,充分发挥组织渠道的作用;最后,要加强农村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培育良好信息环境。

 

 

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标准化研究——韩国“新村运动”的启示

陈志;李子贡

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

摘要:农村公共品供给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发达国家在供给标准化上走在了前列。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在标准化上的缺乏严重影响着城乡一体化的进程。韩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展"新村运动"以来已经实现城乡均衡,其农村公共品供给的标准化运作经验对我国实现农村公共品供给标准化有诸多借鉴意义。

 

 

农村社会化养老善治的路径重构——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分析

唐健;彭钢

西南医科大学科技处;西南医科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

摘要:农村养老在农村社会发展中发挥着稳定器的作用。运用利益相关者理论对我国农村社会化养老失灵的内在机理分析发现,政府、企业、农村老年人、社会组织、农村社区、家庭子女等利益相关者的不同利益诉求和行为导向造成了目前农村社会化养老的现实困境。研究结论表明:只有对各利益相关者进行明确定位,才能克服其相互冲突和博弈状态。在此基础之上,利用协同治理理论使各利益相关者达成利益均衡共识,共同致力于社会化养老的善治之道。

 

——END

本文转自中国知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三农学术”已将期刊最新目录进行了归档,敬请挪步菜单:“专题”-“期刊目录”,或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


相关阅读:

  1. 《农村经济》2019年第7期目录、摘要【转】

  2. 《农村经济》2019年第6期目录、摘要【转】

  3. 《农村经济》2019年第5期目录、摘要【转】

  4. 《中国农村经济》2019年第9期目录及内容提要【转】

  5. 《中国农村观察》2019年第5期目录及内容提要【转】

  6. 《农业经济问题》2019年第8期目录及内容提要【转】

  7. 《农业技术经济》2019年第8期目录及内容提要【转】

  8. 《世界农业》2019年第8期目录【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